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名称: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040201
(2)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
(3)专业类:体育学类
(4)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四~六年
学位:教育学学士
(5)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学生修满165学分方准予毕业。
公共课平台49.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平台17学分、专业课平台89.5学分、拓展教育平台9学分,总学分165。其中教师教育类19学分(必修课程为12.5学分、选修课为6.5学分);教育实践周数合计20周。
二、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本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师范专业。2019年成为省一流建设专业,2020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四星级专业,名列全省前茅。建立了包括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内的优质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优良的种类齐全的体育场馆和软硬件教学设施,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本专业先后获得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多项省社科成果奖、省一流本科课程、省高水平教学团队等一大批教学和科研成果。专业所在学院先后获得2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先进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2)专业办学定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立足赣东北,面向江西,辐射全国,为省内外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基础教育专门人才。
(3)专业方向描述:本专业主要培养中学所需的体育教育人才,涉及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社会学、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开展相关工作。
(4)专业特色:突出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教学技能突出”;依托我校艺术办学优势,注重“体艺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审美意识和能力,具备体育美育能力。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体育学科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能,具备突出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体育+美育”综合育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以中学为主的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以及教学研究等学校体育工作,5年内有望成为学校或区域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5年的工作实践,逐步实现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践行师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人民体育教育事业,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具有坚定的从教信念、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乐于为体育教育事业奉献的情怀。
【学会教学】具有规范的运动技术和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健康行为养成规律;教学技能突出,能够持续运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与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等工作,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人格。
【学会育人】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以体育为载体开展体育美育等综合育人工作,关心、关爱学生,能够做到“以体育人”、“体教融合”,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
【学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主动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能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总结和思考,能够对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与效果进行深刻反思,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能够成长为学校或区域中学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2)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结构要求:
(1)素养类知识
具备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至少掌握1门外语知识,并能基本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健康生活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艺术领域知识和审美理论。
(2)专业类知识
扎实掌握教育学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系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体育教育教学学科理论和主要体育项目的技术、教学理论知识;全面掌握中小学体育教育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体育健身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体育艺术和体育美育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基础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反思、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和开展体育教学与指导;“一专多能”,具备较全面的运动能力和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能有效将“专业能力”转换为“教学能力”,在中学较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工作;具有基本的职业能力,能够在毕业前获得教师资格证、裁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证书或职业资质;具有基本的研究和解决体育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未来成为卓越教师所需的专业潜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创新创业能力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拥有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联系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能在体育行业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
(3)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中小学班级指导能力,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了解特殊人群的学习特点;
(4)“体育+美育”综合育人能力
具有良好的体育艺术修养与体育审美能力,掌握一定的艺术体育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还能以体育为载体开展“体育美育”。
素质结构要求:
(1)基本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教育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担当精神、团队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
(2)专业素质
掌握教育学、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初步掌握体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教育学、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教育、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专业领域所需的创新精神、创新素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潜力;具备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潜质。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4-6年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达到以下毕业要求可以获得毕业证书。
(一)师德规范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五个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高尚师德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理想信念]:具备牢固的“五个认同”意识,有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职业道德]: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教书育人,遵守师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二)教育情怀
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教育规律,能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专业认同]:有积极的从教意愿,认同体育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对体育学科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认真、主动学习,积极建构从教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
2.[职业使命]:热爱中学体育教育事业,对从事体育教育事业有高度热情,乐于奉献,具有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三)学科素养
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理解中学体育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具有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融合。理解体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具有适应社会、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1.[通识知识]: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知识和劳动基础知识;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教育教学知识]:理解当代中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规律、特点,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中学体育教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3.[学科知识]:具有基本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理解中学体育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能,具备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结合的能力,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知识。具有学科整合意识,了解体育学科与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能结合相关学科知识,理解并应用于教学和实践。
(四)教学能力
具备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指导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能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课程标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及相关教学活动,初具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具有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运动队训练与竞赛的能力。
1.[专业教学能力]:具备体育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动态以及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初步运用教育原理,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的能力;能够按照课程标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及相关体育活动。
2.[课余训练与竞赛的组织与指导能力]:具备指导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初具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运动队等训练与竞赛的能力。
3.[教学评价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有效的对单元体育课程开展教学评价;了解教改理念,能够按照课程标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进行体育教学相关的改革,初具基础体育教学研究能力。
(五)班级指导
掌握中学德育原理,掌握班级组织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
1.[班级建设]:了解德育原理与方法,初步掌握班集体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注重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交流,初步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学生指导]:有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疏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挫折并扶助其成长的能力,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等健康发展进行引导、评价与反馈。
(六)综合育人
具有“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领悟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环境等的育人价值,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理解体育学科育人的内涵和价值,掌握综合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能够集合德育课程、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积极引导,在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实践中,能够实现“以体育人”,有开展“体育美育”的综合素养。
1.[学科育人]:理解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有能够有机结合学科知识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方法和能力。
2.[活动育人]:理解活动育人价值,有能够通过中学主题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活动、团组织活动、课余体育活动等途径开展育人活动的能力。
3.[协同育人]:理解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价值,掌握家、校、社合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建构育人互联网的能力。能结合体育的美学功能开展“体育美育”。
(七)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创新意识。了解国内外体育基础教育的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教学问题。
1.[终身学习]:具备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意识;树立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利用各种专业学习机会,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实践反思]:掌握基本的体育研究方法,能够对中学体育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具有创新意识,能基于实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八)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组织或指导小组互助和集体学习体验的能力。掌握沟通技能,能够针对体育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问题与同行或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1.[有效沟通]:掌握沟通合作方法,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善于倾听、共情和协商,能包容不同意见,能通过沟通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2.[团队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团队协作活动,具有团队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五、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学位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学、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田径(一)、田径(二)、体操、足球、篮球、排球、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体育学
(2)专业学位课程:教育学、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体育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田径(二)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思想道德与法治认识实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育见习、教学技能训练与实践(一)(二)、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
实践教学环节总计31周,3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