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指明了办好思政课的深远意义。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总书记再一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重要论述。
青少年进入大学如同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社会,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是人生中思想活跃但又懵懵懂懂的时期,如果能在青少年时期得到良师的指引,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而思政课教师就应该成为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思政课就应该成为这样一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教师的潜力是巨大的,就看是不是热爱、能不能钻研、肯不肯付出。
思政课教师要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就要成为勤奋的“举重运动员”。首先要在自身素养上下功夫,不仅要成为“四有”好老师,更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提出的“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次,要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提升教学的科学化、针对性,把大道理讲明白,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即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三是要善于挖掘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阵地不仅仅是在课堂,还可以结合第二课堂、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展开,如常态化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暑期考察红色教育基地、手抄党章活动等,为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聚集资源、搭建平台,使青年学子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